天津信息科技研修学院抓住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并在几年内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和社会声誉。在这里诞生了“一个头脑 两个工具”、“小社会 大课堂”、“关爱心灵 砺炼心志”等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又派生出招生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考试模式等系列创新,并渗透到了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头脑、两个工具
所谓“一个头脑、两个工具”,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熟练掌握英语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代商务人才。“一个头脑”指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具有创新思维的财经头脑。有了这样的头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最根本要求。“两个工具”,即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两个工具将是学生抢占人才市场先机的“敲门砖”。这两块“敲门砖”,将为学生叩开世界的大门,铺平未来人生的金光大道。
二、招生录取模式: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可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
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基础教育,学生及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专业的选择普遍存在盲目的现象,而这种盲目选择的结果,使得许多学生选择了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专业,从而影响了大学的学习与就业。学校在近 10 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十分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具备了成熟的、完善的大类培养实施条件,并取得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认同。
我校所实施的“按专业录取,按大类培养”是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先进办学模式。考生被我校录取后,在新生报到时即可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所有专业或专业方向均可无条件自由选择,无人数限制,也不另外收取任何费用)。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要在相近专业中再次调换自己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意味着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多次选择自己专业的机会,从根本上避免了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质与专业相抵触的问题。
三、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同辈学习
在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的渠道之一,同辈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途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同辈学习,有效地消除专业领域的隔膜,学校彻底打破以专业班级集中居住的学生管理模式,而采取了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学校制管理模式。我们将辅导员老师办公室设在各楼栋学生宿舍,并在每个楼栋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书吧、自习室、活动室等,真正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和营造家的温暖。
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将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分为行政班和专业班两套交叉体系进行管理。学生活动、住宿以行政班为主体,上课以专业班建制开设。这种模式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有效地扩大了同辈学习的知识领域,拓展了不同学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新生入学时,学校把他们根据生源地交叉、文理科交叉、意向专业交叉的原则随机分配到各个片区,同寝室的同学可能有文科也有理科的,将来所学也可能是不同的专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学科、多专业交流,相互学习,知识面更广,综合素质将更加全面。
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发展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核心
为了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内涵,体现“育人”是根本,“教学”是手段和过程的教育、教学思想,我校制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学习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我们针对不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了认真收集和梳理,归纳出通用能力和各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能力要求分解到不同的课程和学生学术活动中去,并设计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手段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使天府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既包括知识学习,也包括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课堂教学要求,也包含学生活动规划。
五、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
知识可能传授,能力只能锻炼。课堂讲授是理论知识传授的有效手段,学生要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形成,只靠教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很难达到能力锻炼的目的。因此,我们全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行“雅典式”教学,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拓展训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速度和比例。
同时,大力开展双语教学。英语是我校办学理念中“一个头脑、两个工具”教学理念中的工具之一。为了将英语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双语教学激励制度,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为此,学校聘请了大量的外籍教师( 30 余名)在长期在学校工作。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也优先考虑有海外求学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学者。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共开设了 60 余门双语专业课程。其中,《管理学》被教育部和财政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管理学教学团队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六、人才评价与考核:注重过程管理
卷面考试是理论知识考试的有效手段。但卷面考试却很难考核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学校大力改革考核制度,以学生讨论发言、小论文、小组项目、课业大赛等多种内容作为考核的依据,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这种考试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研究型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七、素质教育模式: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精心打造的“小社会、大课堂”育人环境,在校内为学生企业、学生社团和学习型组织撘建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能力锻炼三类平台,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专业实习平台: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 Oracle 全套应用系统、金蝶 K3 系统等应用环境,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完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 Oracle 兴趣小组,构建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模式。社会实践平台:学校开办了学生自主经营的“学生实验超市”、“有间水吧”、“ Finger 工作室”等,管理服务部门设立了(如图书馆、学生公寓、文印打字等) 229 个工作岗位,学生在获得真正的实践锻炼的同时,也实现了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能力锻炼平台:学校建立各种组织和学生社团,各类学生干部通过择优录取、竞争上岗,使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大课堂”犹如一个大熔炉,通过上述三类平台的锤炼,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育人环境营造:关爱心灵,砺炼心志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包括健全人格和潜能激发。我校在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教育观的实践中,坚持把教育与人的心志发展、价值探索和自我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全校师生中提出:“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心灵,像终身锻炼身体一样砺炼心志”。对学生无条件的关爱是他们成长所必须的阳光,而乐观执着的砺炼则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保障。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功能在于: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有勇气历经风雨,但不会感到失败和自卑,而是倍觉充实和振奋。“让每个学生都能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绝不能让学生为了一纸文凭满身伤痕地走出校门”,这是我们对全校教职工提出的关爱学生、实行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同时又把终极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